“苦海,翻起爱恨,在世间,难逃避命运,相亲,竟不可接近,或我应该,相信是缘分。”这是一首周星驰经典电影《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片尾曲“一生所爱”,歌曲描述了一段哀伤、刻骨的相思故事。套路,又是套路,但又让人记恨却又为之辗转。
紫霞仙子和至尊宝
我是易视杂说,今天和大家说一说“月下老人”的那些事,在月老的掺和下女人如何走过婚姻童话、“不贞去死”,再到“想分就分”。
千里姻缘一线牵
一、“男女杂交,不媒不聘”在原始时代,人们风气浪漫,社交开放,只要两情相悦,便可快乐组合。《周礼·地官》中就有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大意就是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人们情思飞扬,有情人可自由苟合,于山林、草丛和田地,到处都可构筑爱语之巢。那时没有人媒,只有地媒和天媒,就是天当被来地当床那种,想唱就唱,想要就要,你侬我侬,无须媒人,真正是人类爱情的童话时代。在列子的《汤问》也说道:“男女杂交,不媒不聘”。
你或许会问,没人管也太、太……有啊,但没有那么多规矩。是哪个呢?上古时候主婚姻之神,称作“高禖(媒)”,一般由氏族的大母神担任,像女娲、涂山氏、简狄等。在《路史·后纪》就记载有“(女娲)以其载媒,……是祀为高禖之神。”而且当时高禖无一不是女性,还都和月亮有密切关联,甚至就是月神。为了加强对婚姻的管理,到了周朝廷设立了专门掌婚姻事务的部门——媒氏。《周礼》称其为“掌万民之判”。判,就是判合,男女匹配。就像现在婚姻登记处一样,就是给你盖个章,问问行不行之类的话,负责登记当婚、再嫁或初嫁的男女。
女娲造人
二、“父母之名,媒妁之言”《说文解字》云:“媒,谋也,谋和二姓者也;妁,酌也,斟酌二姓者也。”媒人的职业,说文雅点,是“通二姓之好,定家事之道”,说通俗点,就是撮合男女之婚事。在唐之前,月下老人这个职位并没有专门安排,大抵是女娲娘娘们还忙得过来。大神虽然只负责总揽全局,但人口是古代国力强盛的关键指标,细节之处还得朝廷管。《诗经·豳风》这样说:“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非媒不得”。意思就是没有斧头砍不出斧柄,没有媒人娶不到妻子。媒人便已成为婚姻中的关键性人物,无媒不成婚,媒人在那时就已产生。
就连汉代的董永和七仙女爱得死去活来如胶似漆,而且还是令人艳羡的人神之恋,他们都少不得要请出土地爷、槐荫树为媒,方才成就一段天上人间的美满婚姻。《战国策·燕策》就有“处女无媒,老且不嫁”的议论,就很说明媒人在婚姻中的重要地位。
“父母之名,媒妁之言”也就理所应当的出世了,注意这里是“名”,不是“命”,是名、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天仙配
三、“月下老人,姻缘命定”唐人李复言《续幽怪录》中“定婚店”说:杜陵人韦固在月色幽微的清早偶遇一位老人,老人借着月光在翻弄一本奇书,并告诉韦固,闹市瞎眼老太三岁的丑女将成为他的妻子,韦固不信,唆使仆人行刺了丑女。多年后,韦固发现娇妻眉目间总贴一彩色纸花,忍不住询问。回说幼时被歹徒刺伤, 贴花以掩伤疤。韦固方知娇妻正是当年丑女,于是深信姻缘命定,无法更易。“月下老人”的名讳正式刊载于史书。
在唐玄宗封泰山为“天齐王”以后,也不知道是谁借势将泰山众神体系扩充到了三千之多,形成像人间官僚体系一样庞大的系统,月下老人也就顺势被安排了进去。不知道安排之人是不是觉得拥有安排职司这个权利是因为月老绑了玄宗和杨贵妃的红线,月老真有神在天,会不会感到有一丢丢后悔?
“缘分于此”的说法,让月下老人的形象更富诗情画意、浪漫温情,再加上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于非烟非雾中,这样讨喜的形象更是受到人们喜爱和接受,于是月下老人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月下老人
四、“一夫一妻,三从四德”老有学者强调我们古代是一夫一妻制度,“三妻四妾”只是一夫一妻多妾而已,是文明的标志。呸,不要脸,做了都不敢承认。换做是我,做就做了承认就是了,就是为了繁衍子嗣嘛。但古人不是个个如我那么有责任感(笑),不仅仅为自己“三妻四妾”合法化,还搞了“七出三不出”。
《礼记·大戴礼》云:“妇有七去。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盗窃”是为“七出”,也就是说七条中占了一条,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休女人了。“妇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后富者三不去”。话多也可称为休妻的一条,也是够方便了。
还为女人们设立了道德标准,“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和女工。实际上定了这些标准现在看来,还不算太过,但给朱熹这个大理学家说过“如果一个女子失贞,就该去死”的话后,再把月下老人的姻缘命定加进来看,你会发现,这一个牢笼怎一个桎梏了得!缘分这东西就是告诉你,别挣扎、别动,越动越疼。到了明代,很多节妇都被记录到史籍中,远超元代的数量,达到了后者的75.6倍,很多烈女事迹也被记录到史籍中,达到了元代的9.6倍。(数据参见《明清色情小说与表达自由》)
后宫佳丽三千人
五、“财富地位,新的月老”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但是因为各种历史原因,直至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国才真正彻底废除一夫多妻制。“三从四德”没了,“七出三不出”也成为了历史。但妇女解开了小脚,心里的裹脚布却并没有被完全扔掉。男权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被新社会的规则慢慢消化,磨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繁荣发展,人们视野也来越开阔,“妇女能顶半边天”不再是挂在嘴边而是真正融进生活中,男女间的“爱情与婚姻”在天平两端也越来越平衡了。但随之而来的也伴随着更有勇气寻找“真我”,更不把姻缘当回事,一言不合就离婚,“婚外情”和“闪婚”也频繁见诸报端。“月下老人”的角色转变也确实难于跟上时代步伐啊。
一言不合就说离
一次,儿子问我:“我们有3000万男的要单身汉吗?”本想顺口回答“没事,你只要以后多挣钱,要几个有几个”时,发现有悖于我需要教的传统道德,连忙改口。“别急,缘分一到自然就有,练好内功是关键,月下老人会照顾你的”。说完我都心疼不已,儿啊,现在这个新的“月老”怕是变成了“财富和地位”了,你的房、车和礼金就苦了老爸我了?
金钱成为唯一打开爱情的钥匙吗?
“月下老人”的缘分命定,他的整个诞生是充满诗意的,无非只是被后来被统治阶层利用而已。现如今,枷锁尽去,桎梏不在。不论男人或女人是否应该对“月下老人”诞生的初衷再作进一步的了解,如何保持和坚守忠贞的爱情,如何经营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的田园美好生活。只愿人们在追求真爱,燃放青春时少些铜色、任性,多一些对缘分的执着和爱的包容。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点赞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