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松果财经
在跨境商家眼里,欧美市场的“红线”是什么?
答案肯定有侵权。侵权的后果,轻则产品下架,重则封店吃官司,成熟市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本质上也是在维护原创商家。因此,在不少与设计有关的行业,供应链上的大多数商家们都会格外重视版权,和自己的独有权利。
这牵出了一个巨大的“版权持有者”,SHEIN。作为当前曝光度极高的快时尚巨头,SHEIN以海量商家构筑的柔性供应链体系声名在外。早期,不少商家以能够进入SHEIN的供应链体系为荣,因为这既代表稳定的商业周转,也意味着可以专心只做供应。
但当SHEIN成长为一个超越竞争对手的庞然大物,原本的商家们不得不花更多精力思考和SHEIN的权益归属问题。近一年多来,SHEIN开始强调版权保护,身处其供应体系内的商户,不能把使用过的商品和内容在其他平台再利用。不过,SHEIN要求商家在其他平台下架上述产品的诉求,却在今年2月被法院驳回。
事情似乎变得有些扑朔迷离,SHEIN想要的是什么?商家对这些纷争的意见,又是如何?
长在供应链上的骄傲连线杂志曾经在《SHEIN崛起内幕:高速、廉价、失控》中,清晰地描写过SHEIN如何实现了快时尚行业的发展奇迹:寻找供应商,用100到200件的小订单做市场测试,如果效果好,那么就扩大它。
(图源:Pixabay)所以,从起家到成为今天的巨头,SHEIN的骄傲都是“长在”供应链上的。只有和商家做好配合,处理好从设计到最终销售的一系列问题,SHEIN才能实现持续不断的销售和增长。
为此,SHEIN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办法。比如,合作情况良好的供应商可以获得账期的缩减,甚至只需要不到一周就能结账,这在制造业吸引力很高。但作为一个时尚品牌,SHEIN更希望的是,强化品牌的独家性,也就是尽量让商家留在自己的体系内。一些问题,因此而激化了。
根据外媒《The Telegraph》的报道,SHEIN在去年9月向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提出指控,认为竞争对手Temu的卖家,在SHEIN和Temu使用一样的照片进行推广销售,这侵犯了SHEIN的权利,要求Temu卖家下架相关产品。
对此,法院发布了临时禁令TRO(Temporary Restraining Order),上千个被SHEIN投诉的跨境卖家不得不下架商品,正在使用的资金也被冻结,损失不小。
但是,就在2月17日,媒体消息显示,法院已驳回SHEIN此前发起的投诉。原因是SHEIN拿出的权利证明,是它和众多商家签署的排他性“独家经营协议”——有报道称,2022年8月下旬,SHEIN修订了与商家的独家经营协议,对排他性做出了强制规定,包括商家转让产品的图像、照片或视频的知识产权,并授予SHEIN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可撤销的独家许可。但从法院当前的判决来看,法院显然认为其中的规定并不能代替原始版权的归属,故而驳回。
并且,在中国网近日刊发的一则报道中,恰好对这种商家上架到平台的图片来源进行了描写。据悉,虽然SHEIN在产业带卖家和当地摄影师之间有一定的沟通作用,但卖家依然是自行付费购买相应的照片拍摄服务。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产品、摄影服务、拍得的照片,仍然是卖家的权利物。法院的出发点,也是协议无法证明这个过程发生了权利的转移。
至于为何SHEIN非打这场官司不可,则显然是为了在竞争中留住商家。当前,包括Temu在内,TikTok、速卖通等玩家持续发力,跨境电商发展正在进入新一轮竞争期,且竞争也在欧美等高净值市场加速扩张。此时,供应链的重要性可能还要超过往年,对于视之为生命的SHEIN来说,自然不能放手。
不过,鉴于一切争端的核心人物是商家,行业真正应该关心的,或许是商家对于版权、独家经营等问题的态度。
商家态度面临变化早期,无论何种规模的商家,能在SHEIN供应链中拿到稳定订单,都是一件颇有价值的事。但在“小单快返”这种模式中,商家大多逐渐发现,自身不得不随时应对小额订单,最终却也可能没有转化为大额订单。这个过程中,仅仅是市场测试,就要付出必需的成本,并承担不小的压力。
变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商家虽然需要稳定的订单,但同样要考虑投入产出比。跨境电商渠道并不唯一,商家也期望可以多一种选择,更好地平衡自身的成本和收益。
但是,这又无疑会动摇SHEIN的供应链稳定性。更重要的是,每当陷入诉讼情况,临时禁令的生效,都会对商家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尤其是中小商家,几乎无力承担销售中止、资金冻结的后果。因此,商家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限制更低的平台。
(图源:data.ai)为此,商家更加有可能对平台提出的限制性举措感到警惕。去年12月,Temu向美国哥伦比亚特区法院提起诉讼,在其长达100页的诉讼文件中,就披露了SHEIN非法留置商家,威胁中小商家二选一,并通过排他性协议霸占商家版权等内容。现阶段,商家也许会更加慎重地选择拓展业务的跨境电商渠道,以此规避潜在的损害。
值得一提的是,在跨境电商行业存在一条内在规律,做品牌的净收益始终大于做搬货渠道,因为可以获得更高的客单价。有能力的商家,始终会更希望建立自身的品牌体系。但在SHEIN的体系下,商家作为供货商,更多只能靠SHEIN的商业模型赚取收益。而SHEIN又主打全球超低价,这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商家的进一步成长。
一个可以参考的例子是独立站行业巨头SaaS服务商Shopify,自成立起就将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商家搭建销售体系上,商家订阅其SaaS服务发展自己的品牌。2023年,Shopify在商家选择下,GMV同比增长20%至2359亿美元,其营收也同比增长了23.58%。
相比之下,由于SHEIN模式需要商家扮演“打工人”的角色,商家的主动性很难长期维持。市场消息显示,SHEIN正在持续冲刺美股上市,但其估值已较去年高峰期的数百亿美元缩水约三分之一,而这很可能与其未来的成长限制有关。
现阶段,跨境电商行业的主流趋势是减轻商家负担,扩大其经营前景。2024年1月,阿里速卖通全面上线“半托管”模式,平台负责物流和售后,定价也交给商家。消息称,Temu也将于3月在美国试点开启“半托管”模式。
显然,随着行业竞争深化,如何维护商家权利、提升其经营主动性,才是行业的长期重点。未来,行业需要思考的则是如何为商家“松绑”减负,尊重与合作将成为主流。
来源:松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