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隶属吉林省通化市,建筑风格整齐划一,以灰白为主色调,街道安静又干净。这个被誉为“东北小江南”的中朝边境小城,历史底蕴深厚,曾是东北地区民族政权高句丽的都城。
集安市人口主要构成为汉、朝鲜、满、回等,由于朝鲜族人口占据不小的比例,很多人要问,朝鲜族是高句丽的后裔吗?集安紧邻朝鲜半岛,韩国总认高句丽为先祖,那么高句丽和韩国到底有没有关系呢?和我一起走近高句丽前世今生了解一下吧。
吉他广场上一对喜气洋洋的新人
高句丽是东北地区的民族政权,从公元前37年建立到公元前668年灭亡历经705年。其中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也就是今天的集安,公元427年迁都平壤,已经作为都城425年的集安开始作为别都存在,直至高句丽灭亡。
说到高句丽不得不提扶余国,因为高句丽是扶余国的一个分支。扶余国(公元前2世纪--公元494年,被高句丽所灭),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都城先后设在今天的吉林省吉林市和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属于濊貊(huimo)族系,和今天的朝鲜族没有关系噢!公元前37年扶余国发生内讧,王子朱蒙出走,在汉属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建立政权,以高句丽为国号,并以高为姓。
汉四郡
高句丽建立后,注重农耕发展,养蚕冶炼样样精通,从最开始的小部落一步步发展成为东北几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其国民普遍好勇斗狠,加上弓箭技术超群,极其擅于山地战,又偏安东北一隅,中原王朝过来打一次非常不容易,后勤补给线又长又不方便运输,高句丽粮食充裕,擅于把住山城打防守战,守不住就进山林,山林变幻莫测,中原王朝只能望尘莫及,所以历史上高句丽战绩不差,使强大如汉,隋,唐多次无功而返,让意气风发的隋炀帝晕头转向,甚至三征高句丽给隋朝百姓带来无法承受的负担,成了亡国的罪魁祸首。
公元3年高句丽建都国内城后,在距其2.5公里的丸都山上筑尉那岩城,后更名为丸都。公元244年,曹魏大将毌丘俭击败高句丽,摧毁丸都山城。后经修复并移都于此,与国内城相互依托互为都城。
丸都山城瞭望台
两晋南北朝时,中原大乱,高句丽趁机发展经济,臣服中原各王朝,并且不断挑衅周边地方政权,开疆拓土。公元342年,前燕慕容皝率领慕容翰,慕容垂大破高句丽,丸都山城再次被烧掠摧毁,从此丸都山城彻底衰落下去。
戏剧性的是公元407年后燕冯跋发动政变,把高云推上帝位,史称北燕。高云,慕容宝养子,高句丽旁支宗室。高云祖父当年正是慕容皝征伐高句丽迁往燕国的百姓。
丸都山城墓群
集安市重点文化古迹好太王碑,是高句丽二十代王长寿王为其父亲十九代王好太王所立,碑文主要叙述好太王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好太王,高谈德(374-412),其在位期间的一系列征伐,北征扶余,契丹,靺鞨,南征百济,打击倭国,与后燕连年兵伐。高句丽的割据势力范围达到全盛,占据包括辽河以东的东北部分地区,朝鲜半岛北部也为其所有,摧毁倭国染指朝鲜半岛的企图,高句丽势力抵达汉江流域,确定了5世纪初朝鲜半岛格局,稳居霸主地位。
好太王碑
好太王是高句丽历史上颇有建树的一代帝王,其子长寿王高巨连在位78年,在位时期是高句丽全盛时期,427年他将都城由集安迁往平壤,集安从此作为陪都,标志着高句丽将其扩张方向转移至朝鲜半岛。他逝世后,仍葬故地集安,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又一历史古迹——将军坟。
将军坟是石阶式方坛结构,被誉为“东方金字塔”。长寿王寿命高达98岁,今天走进其墓葬群,人们也愿意给长寿蛋买个单,讨个吉利。
公元668年初唐名将李勣灭高句丽。其遗民30万人迁入中原;部分并入突厥,后迁入辽西,融入汉族;部分散入辽宁其他地区以及山东;只有小部分迁入新罗,可以忽略不计,《三国史记》记载:户736,口3543。
我们再来看看朝鲜半岛与我们大中国的渊源。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在朝鲜半岛上建立被周朝认可的“箕子朝鲜”,都城位于今天平壤一带。
秦末汉初,燕国人卫满打败箕子朝鲜,建立卫满朝鲜,就是今天东北一部分和朝鲜北部。
西汉时汉武帝灭了卫满朝鲜,建立汉四郡。
朝鲜半岛南部新罗才是今天韩国人的先祖,即“三韩”:马韩、陈韩、弁韩。晚唐时期分裂成三个国家:后高句丽,后百济,新罗。
之所以使用高句丽国号,无非是给自己政权找个师出有名的靠山,当年占据半岛霸主地位的高句丽无疑是最强的,包括公元918年王建建立的王氏高丽,也启用高丽国号,统一了朝鲜半岛清川江以南区域,持续400多年,公元1392年李氏朝鲜建立。整个半岛演化史完成,和高朱蒙的高句丽几乎没有关系。
高句丽、百济灭亡后,遗民迁入中原,散入河南,陇西各州。中唐名将高仙芝,这个与封常清一起被誉为大唐“帝国双璧”的来自陇右的高句丽人又有怎样的人生呢?
高仙芝,将门之后,其父高舍鸡入唐后先后任河西,安西等地将军。高仙芝自幼在军中长大,骑射了得,性格刚毅勇猛,并且是名副其实的美男子。
他名扬天下的成名战就是远征小勃律之战。这场战争不但成就了高仙芝“山地之王”的称号,也让西域诸国对大唐王朝心悦诚服。
小勃律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可以说谁控制了小勃律,谁就控制了西域的主动权。本来小勃律一直臣服大唐,公元736年吐蕃和小勃律通婚,又迫使小勃律俯首称臣,吐蕃趁机向西域扩张,西域诸国也被迫臣服吐蕃。这种情况唐玄宗哪里忍得了,但是接连三任安西节度使出兵征讨小勃律,无一例外都无功而返,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高仙芝登场了。
高仙芝不愧为高句丽后人,把高句丽人的山林游击战运用得炉火纯青,虽然他没有生在高句丽时代,但这种擅于山地作战的基因似乎与生俱来。
公元747年4月,高仙芝带领一万骑兵从安西出发,遇到第一个险关即海拔5000米以上的葱岭(今天的帕米尔高原),这里有狂风暴雪,冰川高反 ,高仙芝的军队还带着辎重补给,艰难险阻可想而知。7月,经过三个多月的艰难跋涉,跨越千山万水,高仙芝凭借对气候,气象,山地的运用掌握,他们终于到达吐蕃人控制的军事要塞连云堡(阿富汗境内),发起进攻,最后凭借其麾下陌刀勇将李嗣业最强战队出奇制胜。接下来迎来阿弩越城的不战而降,由于吐蕃援军无望到达,小勃律国王最终也无奈投降。这就是高仙芝最为传奇一战。
公元750年底,高仙芝上书以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无藩臣之礼出兵攻打,灭其国家子民,抢占财富据为己有。这场战争让大唐在西域各国大跌眼镜,改变中亚格局,得不偿失。世人评价高仙芝贪财才发动战争。史书说高仙芝不仅仅贪财,他还乐善好施,有求必应。安西军巨额军费,将士能够出生入死,没有钱怎么能保卫边疆?筹集军费,贪功冒进发动这场战争是有可能的,但仅以个人私德贪财来定义未免单薄了。
公元751年4月,石国灭国战直接引发怛罗斯之战,最终以高仙芝战败告终。
公元756年冬,宦官监军边令诚微笑着对高仙芝宣读赐死诏书,高仙芝低头看了看草席上封常清的尸首,悲愤地说,遇安禄山逆贼退守潼关,死亦无憾,但说我克扣军饷,实在是污蔑。此时高仙芝招募的万千将士齐喊“冤枉”,声音响彻关谷,经久不绝……也算为自己清白作的最后努力。实际上,当时安禄山叛军兵强马壮,退守潼关是高封二人能做到的最好图谋,他们一面加强防守,筹集军备,严格治军,以期守住潼关,保护长安万无一失。可惜人生没有推翻重建,高仙芝还是毫无例外地倒在他一手提拔的励志忠臣封常清身边,双双被冤死于潼关。
唐玄宗真的就在关键时刻听信边令诚谗言吗?边令诚真的有致高仙芝于死地的深仇大恨吗?远征小勃律时边令诚就是监军,取得胜利时,还是边令诚力主高仙芝越过夫蒙灵察直接捷报中央,因此高仙芝得罪了夫蒙灵察,最后还是边令诚上书唐玄宗调走夫蒙灵察,由高仙芝接替四镇节度使。也有说法认为边令诚索贿高仙芝不成,军事战略没有采纳意见等等,总之矛头直指边令诚进谗言。这理由还是太单一了点,难道没有一丝丝唐玄宗对自己一手“培养”出祸患安禄山的恼羞成怒吗?恰逢高仙芝封常清退守潼关,又恰逢边令诚的适时汇报,高仙芝当仁不让的成了唐玄宗泄愤的背锅侠?
叹息一声,兼而有之吧,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中朝边境,鸭绿江水静静流淌,可见对面朝鲜村庄
悠闲的集安人
集安特产山珍
集安早市
民族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