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未来之城,正在北京东部崛起。
城市绿心公园西北部,年底即将完工的三大建筑揭开神秘面纱,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之舟”扬帆待发,副中心图书馆“银杏叶”状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标志性重大工程进入建设高峰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的一个侧影。五河交汇处,运河商务区流光溢彩的高楼拔地而起,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链和总部经济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两区”建设持续发力。
公共服务稳步提升、绿色发展生机勃发……城市副中心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千年之城的宏伟篇章正在徐徐展开,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东六环入地,地面建“高线公园”
在东六环西侧,一条地下高速公路正在穿越城市副中心。
作为副中心众多“超级工程”之一,东六环改造工程势如破竹,近期已接连成功下穿京哈铁路、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两个特级风险源。未来,工程将把既有东六环路改为地下双向六车道,地面以上原有东六环主路将建成“高线公园”。
东六环改造工程南起京哈高速立交,北至潞苑北大街,全长约16.3公里,分为直接加宽段和入地改造段,其中入地改造段隧道长度9.2公里,采用明挖与盾构结合工法,盾构掘进长度7.4公里。
6月8日,记者来到施工现场,下行至深达26米的始发井内。国产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京华号”,已经在西线隧道里掘进了近4000米,完成了过半的盾构掘进长度。记者乘车驶入灯火通明的隧道,率先体验了东六环入地工程的通畅。
6月8日,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隧道盾构施工已取得重大进展,“京华号”盾构机掘进近4000米。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最深,距离地面50多米,相当于地下20层楼的位置,这上面就是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位置。”项目管理处专业工程师郭琪说,接下来,工程还将穿行地铁6号线等特级风险源。
东六环入地,需要下穿17个风险源。京哈铁路是工程面临的第一个特级风险源。“京哈铁路是电气化铁路,承担繁重的货运、客运的任务。尽管埋深达几十米,它对轨道顶沉降的要求特别高。”没有想象中的惊心动魄,4月11日,工程平稳下穿京哈铁路,几乎无扰动,因为工程人员早已做好了预案。
盾构机从北向南掘进,到达京哈铁路之前,他们已经利用实验段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掘进过程中参数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以免导致掘进姿态发生变化。由于盾构隧道与地面的铁路呈斜向交叉,施工存在一定难度。东六环盾构施工首次采用的同步双液注浆关键技术,有效控制了隧道上浮和地表沉降。穿越过程中,监测人员监测各种数值,随时调整穿越进度。此次下穿,地面沉降须控制在10毫米之内,实际完成穿越后,地面沉降不超过2毫米。
4月13日起,“京华号”盾构机在地下59米的深度,开始下穿副中心站枢纽工程,打响了副中心两大重点工程的“会师战”。4月25日,穿越安全完成,比原计划提前4天,各项监测数据始终稳定可控。
东六环改造工程的意义不言而喻,它串联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副中心站综合枢纽、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等多个功能区,是连通顺义、大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新机场的重要通道。工程预计2023年底完工,原东六环车流将在地下隧道通过,将过境货运交通疏导至外围高速公路系统,确保市民车辆通行畅通。
6月8日,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隧道。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届时,地面原六环将打造一座漂亮的“高线公园”,预计增加绿化面积约50公顷,新增绿化每年可吸收约23万吨二氧化碳。
未来,“高线公园”将是充满文化感和诗情画意的高颜值公园。今年4月末,“高线公园”面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公园将包括“创意生活、故城记忆、时代枢纽、运河乐章、生态客厅、古今画卷”六个主题段落,成为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除了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平谷线通州段、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也迎来了建设高潮,副中心图书馆、博物院、剧院三大建筑将于年底基本建成。副中心建设持续保持生机勃发的良好态势。
北京友谊医院落户,区域百姓享受优质资源
2018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诊,成为第一家落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三甲综合医院。如今,崭新的门诊楼整洁有序,患者不再“爆满”,就医环境舒适,大家的候诊时间也不长。
近年来,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同时,副中心也给区域百姓带来了福利。
通州院区开诊三年半,北京友谊医院党委书记辛有清给出一组数字——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放床位715张,门急诊总量258.2万人次,出院6.4万人次,完成手术2.7万人次。“其中外埠户籍患者比例为42%,主要来自北三县及通州周边地区常住人口。”
6月8日,北京友谊医院研究型病房。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为缓解核心区医疗压力,2019年9月,医院把外埠病人最多的学科——肝移植中心整体迁移到通州。截至2021年12月,通州院区完成肝脏移植手术356例,其中外埠患者超过75%。
“器官移植手术患者需要服用抗排斥药物,对免疫力低下人群,好的环境能减少感染发生率。”肝脏移植中心主任朱志军说,此前中心在西城院区只有30张床位,新院区不仅环境更好,充裕的空间使床位也得以扩展到60张。”
他说,肝移植中心的病人70%以上是外埠病人,患者做完手术后,回当地无法检查,通常要在京停留三个月复诊,以往他们在老城区院区就诊,周围租房费用很高,面积也不大,如今来到通州院区就医,病人因看病产生的额外费用大大降低。
朱志军认为,搬来通州后,学科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未来二期建设中,医院还规划了与器官移植专业相关的研究实验室机构。今后不光在临床上,我们也可以在实验上和带教学生互动起来。”
三甲医院的入驻,也带动了周边基层医疗点的发展。
北京友谊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王旖旎说,2021年,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与8公里外的徐辛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北京友谊医院选派医生和护士骨干常驻徐辛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筹规划管理基本医疗工作。
去年,北京友谊医院全科青年人才柴源被派往中心,任病房护士长。一年当中,她有一半的时间在医院的本职岗位上,另一半的时间,她倾力帮助中心打造全科病房。柴源说,以往中心病房的住院服务不完善,更多承担了留观的任务,此次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后,病房挂牌“友谊医院全科医学科二病区”,让周边有需求的居民可以就近住院。
然而中心护士平日里接触住院病人不多,很少进行复杂的操作。一次,一位癌症晚期病人需要吸痰,年轻的护士一时间怯于上手操作。柴源为大家做了示范,讲解技术要点。“年轻护士在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的人刚工作一年没有经验,我很荣庆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永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年轻医生,也有到三甲医院学习的机会。今年1月-3月,在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了10年的全科医生苏世菲来到通州院区进修。在她看来,以往自己在基层医院工作,对于疾病的了解相对片面。“进修过程中,全科主任带我查房,从接手病人到后期追访,她每次都耐心地剖析病例,我的诊疗思维也更加丰富。”
回到中心后,苏世菲曾接待一位自称头晕的老人,尽管其他指标正常,她还是通过详细地问诊敏锐地意识到,老人有前期脑梗塞的征兆,建议她去北京友谊医院进一步检查。“后来老人果然发现了小病灶,及时得到了治疗。”苏世菲说,中心所在的永顺镇居民较多,急诊科、检验科的同事也相继到北京友谊医院进修,“我们期待着以更高水平为周边居民服务。”
聚焦民生,优质的医疗、优质的教育正向副中心快速汇聚。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1.6万家企业入驻运河商务区,“两区”建设提速
北京城市副中心五河交汇处,运河商务区高端楼宇林立,京杭大运河贯穿其中,为千年古城注入了现代活力。
作为北京自贸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重要承载地,运河商务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财富管理产业集群,已吸引1.6万家机构入驻,助力副中心“两区”建设提速。
运河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张逢介绍,在企业构成上,运河商务区金融企业数量较前两年翻了两番,产业结构从以地产开发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总部经济和金融业为主,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链和总部经济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2021年,园区企业营业收入达到832亿元,利润42亿元,全年完成税收49亿元,形成区级财力11.25亿元,以五十分之一的地域面积贡献了五分之一的税收支撑。”
6月8日,通州运河商务区。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梧开凤来,为吸引优质企业落户,运河商务区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开通多条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建立重点企业“服务包”机制,提供“一对一”“管家式”服务,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Transn传神是一家人工智能语言服务商,去年刚刚进驻副中心。运河商务区管委会在商务区地标建筑——城市会客厅大厦18层规划了近50平方米的“全球多语会客厅”,向Transn传神公司免租金开放。Transn传神企业负责人傅强表示,管委会和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建设“会客厅”,企业将接入翻译系统、翻译机等智能软硬件设置,提供多种语言信息转化服务。“除了服务传神客户,这里还会为商务区全球产业招商提供翻译服务,致力于打造运河商务区连接全球资源的共享平台。”
傅强说,企业发展需要人工智能、翻译等领域的高级人才。“通过运河商务区特别设立的企业服务包平台,我们直接反映人才引进诉求,运河商务区管委会马上积极推动需求落地。”
据张逢介绍,目前运河商务区及周边区域正在进行规划提升设计,滨水岸线、瓮城遗址公园、北关地铁站自行车停车场等7项工程正有序推进。此外,运河商务区开发项目全部按照绿色建筑要求设计。
68万平方米大体量的六大商业综合体也将在这里汇聚,其中爱琴海购物广场、新光大大融城一期(地上)已开业运营,富力•星光里去年年底已滚动开业。远洋乐堤港招商率达80%,预计今年10月份开业。“园区商业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区域级商业中心,辐射北京及北三县等多个区域。”
运河商务区跑出加速度,是“两区”建设的缩影。今年一季度,“两区”建设项目库新增项目47个,预计投入资金65.3亿元。自贸区通州组团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实施率达到95.3%。
绿心打造低碳复合空间,高科技亲子乐园将开放
绿色,是副中心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正值初夏,大运河南岸的绿心森林公园林海摇动,姹紫嫣红的花境点缀在这片大尺度的森林中。周边的居民喜欢拿上一本书,或者带着老人孩子,在这里度过一个悠然的下午。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在原东方化工厂遗址上建设,是副中心绿色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0年9月开园以来,经过1年半的运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已经成为副中心最具活力的地标。
“绿心不只是公园,也是城市街区创新发展的示范区。”北投集团副总经理揭俊说,公园从设计之初,就规划了生态、文化、休闲等功能。
公园南门西侧,一个黄房子像它的名字“活力汇”一样,流露着时尚、朝气的运动感。自然光透过天窗洒入篮球场,常先生投出一个漂亮的三分球。“这里场地条件不错,我办了卡,打球40元一小时,非常实惠。”每天晚上5点,篮球场几乎满场,居民下了班在这里挥汗如雨,由于比赛场地专业,设有简易观众席,不少俱乐部来这里训练。
6月8日,通州城市绿心活力汇,市民在室内篮球场运动。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活力汇是由东亚铝业厂区保留建筑改造而成的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综合体。项目包含运动馆、主题酒店及餐饮中心,其中运动馆包含3个标准篮球场、15个羽毛球场地、3个网球场地及1家运动酒吧。
居民在此锻炼觉得舒适安全,背后是细致的设计理念。揭俊举例说,篮球是比较粗犷的运动,运动员需要激情和阳光,白天场馆使用自然采光,为防止比赛时眩目,侧面的落地窗安装了遮阳帘,把阳光均匀分散到场地上。羽毛球运动几乎时刻需要抬头,自然光容易晃眼,所以场地窗户加上了遮阳膜。3个网球场地在硬地板下专门加了一层橡胶垫,让地面更有弹性,保护运动者的膝盖。
6月8日,通州城市绿心活力汇,市民在室内羽毛球场锻炼。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绿色低碳,挑高12米的老厂房保留现状并进行结构加固,屋顶上分布着上百条采光带,自然光可透过天窗进入场馆。整个场馆能源利用上使用的是地源热泵,夏季温度可以稳定地控制在20℃左右,搭配新风系统,非常适合运动。”
绿心的生态多样性最为人津津乐道,这里创新性地提出了生态保育核概念,生态保育核内生境丰富,包含荒草、灌草、疏林、密林等植被类型,打造了动植物的乐园,这是北京新建公园中首次大规模开辟荒野。随着绿心西北部三大建筑外立面亮相,绿心公园的文化气质凸显,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2022年北京科技周城市副中心分会场等重大活动,纷纷选址绿心。
揭俊说,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是全市第一个近零碳公园,并正在打造成全龄友好型公园。今年秋天,绿心引入的阿派朗创造力乐园有望正式开园,将用数字化的手段沉浸式呈现天文、地理、化学等知识,打造高科技亲子活动新地标。绿心还将推出花朝节活动,营造以花为场景的环境,推出花系文创产品等。
-
声音
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
“副中心将始终保持建设的强度和发展的活力”
回顾副中心五年来的发展变化,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用“五个高”概括——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转型发展、高水平共享成果、高强度改革创新。
“我们根据副中心控规制定了五百多项市级和区级的重点工程建设任务,这些工作都在按照一年一个节点来推进。副中心持续五年保持每年千亿元投资规模,副中心的规划强度和建设强度是前所未有的。”
他说,副中心打牢了绿色本底,围绕科技创新、商务服务、文化旅游、行政办公等主导功能来实现产业引入、功能承接,副中心的经济活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城市的面貌、品质和功能都是围绕群众的需要建设和规划的,教育医疗资源的提升,增加了居民的获得感。同时,北京市将一百多项市级权力下放到副中心,成为支撑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副中心的规划建设为首都减量发展新特征提供了支撑,也使千年运河文化得以复兴。
“未来,我们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动副中心的高质量发展。”他说,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功能基本形成。到2035年,现代化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
谈及未来发展,他表示,副中心将始终服务首都发展的需要,把疏解非首都功能这项工作坚持不懈地推动下去。坚持用控规来引领城市发展,规划生成新的重大项目,“十四五”时期,保持每年千亿元的投资规模。“通过一手抓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一手抓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使城市始终保持建设的强度和发展的活力。”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许丽
,